【协同育人新路径】深研课堂教学,链接家校体育——华刘明名师工作坊专题研讨
为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践行新课标理念,苏州工业园区华刘明名师工作坊充分发挥引领与辐射作用。苏州工业园区华刘明名师工作坊第二次研修活动在金鸡湖学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汇集了工作坊全体成员与金鸡湖学校小学部全体体育教师,通过课例观摩、研讨评议与专家讲座三大环节,共同探索在“双减”政策影响下,如何创新家庭体育课程实践,并促进家校社一体化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课例观摩:“动”“静”结合,双课辉映】
课例一:动感足球,“足”下生辉






第一节课《操控性技能:“足”下生辉》由金鸡湖学校殷祥老师执教。教学聚焦“控制运球节奏与人球距离”这一关键问题,通过“体验-探索-挑战”的结构化设计,实现技能的渐进式掌握。课程将技术学习置于 “运球挑战赛”与 “协作性游戏”等复杂情境中,有效发展了学生的体能、技能与认知能力。
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借助音乐信号调控课堂节奏,并实施即时性评价,高效组织课堂活动,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学生在游戏化、任务式练习中,不仅掌握了运动技能,更在实践中领悟了遵守规则、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体育精神,实现了从“学会”到“会用”的素养提升,展现了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新风貌。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切实提升了身体协调性、空间感知力以及对球的精细控制能力,充分彰显了“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展现了体育课堂激情四溢的“动感”之美。
课例:二:文武相融,体韵墨香








第二节课《基本运动技能:“体韵墨香”》则由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陈金龙老师带来。本课以新课标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水平一基本运动技能教学进行创新实践。课程以中华“和”文化为魂,创造性地将书法笔画解构为身体活动,如“螃蟹走”对应“横”,“跪姿爬行”对应“竖”,使支撑、平衡、爬行等技能在“身体书写”的完整情境中结构化习得。
教学紧扣“个人身心和、团队协作和”的目标,通过个人模仿与小组合作“书写”“和”字,将运动能力发展、健康行为养成与体育品德培育融为一体。学生在充满趣味且富有文化底蕴的“学、练、赛”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协调、灵敏与力量等身体素质,更深刻领悟并内化了团结、尊重与和谐的文化精髓,堪称“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理念下五育融合的生动典范。
【研讨升华,聚力前行】




评课环节,在工作坊华刘明老师的主持下,全体与会教师进行了深度评课与研讨。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对两节课的创新设计、目标达成情况及育人价值给予了高度赞誉。大家一致认为,其中一节课程“动”得精彩纷呈,另一节则“静”得巧妙绝伦,为探索小学体育“以体育人”的多元化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专家引领:赋能“双减”,打通家校“最后一公里”】



活动的压轴环节,特邀专家仲兆仓老师带来了题为《“双减”赋能:家庭体育课程的创新实践与家校协同路径》的专题讲座。
仲老师从“双减”政策的核心要义出发,深刻剖析了当前家庭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不仅分享了家庭体育课程的创新理念与可操作性的实践案例,还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家校体育协同机制指明了具体路径。讲座高瞻远瞩、内容翔实丰富,为老师们如何将学校体育的影响力拓展至家庭,进而构建“家校社”一体化的体育育人新格局,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引与实践策略。
【总结展望】

本次活动,起始于聚焦课堂的课例实践,过渡至推动反思的同行研讨,最终延伸至明确方向的专家引领,构建起一条完整的教研链条。这一过程标志着体育教研工作正从单纯的课堂教学,逐步迈向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面渗透育人模式的全新阶段。
本次联合教研活动,不仅为工作坊成员以及金鸡湖学校的体育教师搭建了极具价值的交流平台,更为未来课堂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深信,在名师的专业引领与团队集体智慧的共同作用下,园区小学体育教育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